10月22日,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建融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與廣州越秀養老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養老機構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在廣東地區推出“存房+養老”的養老新模式。
當天,由建設銀行與其他單位合作共建的“住房養老金融產品實驗室”和“建信安心養老基地”也揭牌成立。據介紹,“住房養老金融產品實驗室”是住房養老金融產品的孵化器,將承擔相關產品的研發、推廣以及相關業務的對外合作等職責。“建信安心養老基地”是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首個安心養老基地,該公司已與60多家養老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可為社會提供約15000套養老房源。
“存房+養老”新模式
據了解,“存房+養老”模式是建設銀行將“存房”業務融入養老市場打造的新模式。建設銀行在前端為年長者或其子女提供不動產財富咨詢服務,以及住房盤活的財富管理方案,幫助其一次性或分期獲得房產出租收益;同時,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在中端,建設銀行推薦符合條件的存房養老長者入住合作養老機構的養老公寓,利用其提前獲得的“存房”資金及資產管理收益支付養老公寓費用;養老機構發揮專業作用,為長者提供的養老規劃、旅居養老、健康管理、醫療服務、養老金融管理及其他養老服務。在后端引入專業租賃公司開展住房租賃運營,讓長者存得放心,住戶住得省心。
通過該業務,存房養老長者實現了住房的長租收益及增值收益;房屋租賃公司獲得了更多的長租房源;養老機構得到穩定的客源及收入來源;租客獲得了優質的居住條件。
破解以房養老困局
與傳統的倒按揭養老、保險養老等以房養老模式相比,“存房+養老”并不會使房屋所有權轉移,既保全了老人的養老退路,還能繼續享受房產增值收益。與租房入院養老模式相比,“存房+養老”提升了金融機構的參與度,能更好地實現租賃收益的保值增值。
“存房+養老”業務的推出及推廣,進一步撬動社會冗余住房使用權從所有者轉移至需求者,提高了商品房的使用效率;也將進一步豐富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強化民生兜底保障的實踐,緩解社會的養老問題,實現養老事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提示聲明:1、文內所含的所有設計效果圖僅供參考,規劃/外形/數據最終以實際或政府批文為準;2、本站部分資訊內容可能轉載自互聯網或其他媒體,轉載的資訊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立場或觀點,同時本站亦不對其內容的來源作進一步追溯。本站對轉載資訊的作者及媒體表示感謝,如轉載的資訊內容侵犯了來源媒體的利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
個稅租房專項扣除每月800元-1200元如何劃分?(2018/10/23 9:11:53) 全國樓市呈降溫態勢 多家大型房企開始打折賣房(2018/10/22 14:37:04) 年內一二線城市宅地流標233宗 同比上漲148%(2018/10/22 14:36:21) 樓市降溫背后新變化 退房拉鋸戰呼喚樓市新規則(2018/10/22 14:32:09) 廣州樓市取消限價刷屏!是調控政策松動信號?(2018/10/22 14:28:52) 港珠澳大橋24日通車 澳門海關各方面準備就緒(2018/10/22 14:26:36) 70城房價分化明顯:京滬深全跌 這些地區還在漲(2018/10/22 14:24:12) 個稅20問:要發票不?租房扣除為何高于房貸?(2018/10/22 14:22:40) 深圳:住房用地需在出讓1年內開工,4年內竣工(2018/10/19 9:23:20) 樓市調控影響顯現:胡潤財富榜前10名6人縮水(2018/10/19 9:21:43) |